一、相關書訊
在長達十七年的連載之後,哈利波特這部七集巨作終於邁向尾聲。本書作者羅琳在出版系列前原為一位窮途潦倒的單親媽媽,然而隨著哈利波特系列的熱賣,羅琳成為全英最富有的女人。在前幾集的哈利波特系列中,羅琳似乎著重於描寫一位失親小孩青澀的成長歷程,但隨著故事的推進,哈利波特系列的重心漸漸移往探討愛與犧牲,以及如何面對死亡。在本書,也就是第七集,更揭示為何、如何大無畏面對死亡。就像書中要角鄧不利多所言:「死亡,只是另一場偉大的冒險。」
二、內容摘錄
他感覺心臟猛烈撞擊胸膛。
真奇怪呀,就在他畏懼死亡的時候,它竟然跳得更有力,英勇的保住他一條命。可是它終究必須停止,而且就在不久之後。它的跳動次數已是屈指可數了。在他從地板上爬起來,最後一次穿過城堡走進校園,在進入森林之前,還剩下多少時間?
他趴在地板上,恐懼一波波襲來,胸口中的送葬鼓聲砰砰作響。死亡會痛嗎?那麼多次他總以為難逃一死,卻僥倖逃生,但他從未思索過死亡本身的含意,他求生的意志總是比他對死亡的恐懼強得多。(p.787 p.788)
 
三、我的觀點: 死亡,一場冒險
你,渴望長生不死嗎?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斷追尋長生不老的方法。或許是藉由修道成仙、或許是尋找什麼靈丹妙藥,卻從來沒有一個人能迴避死亡。然而,雖然追求的目的相同,每個人的原因卻不盡相同。例如秦始皇,他對於永生的渴求是源於對權力的慾望,一旦他能獲的永久的生命,他便能永遠的握有權力。而哈利波特書中的佛地魔渴望長生不死的原因是,畏懼死亡。
有誰不害怕死亡呢?對我而言,死亡是一個全然未知的領域,而害怕未知的事物似乎是人類的天性。所以我告訴自己:「未知生,焉知死」,我還年輕,在面對死亡的那一天來臨之前,仍有許多時日,現在不需要思索死亡的意義。這無疑是逃避死亡、避免面對恐懼最好的藉口。
現實卻不允許我這麼做。
國中好友的驟逝迫使我面對自以為相距遙遠的生命消逝。這一刻,死亡如此靠近,而且讓人措手不及。在眼淚落盡的當下我開始想,死亡究竟代表什麼呢?一個人的離去會不會就等於一個人的消失?答案是否定的。好友的愉悅的笑靨、清麗的容顏在我腦海中依舊鮮明如剛完成的風景畫,我們一起經歷過的時光,無論是快樂或痛苦,閉上眼睫便點滴浮現於心頭。即使無法在接下來的日子繼續攜手共進,她卻宛如活在我心中一般。好友的離去亦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因而更珍惜自己擁有的事物、更留心體會生命的美好,從前稍不順心便想著傷害自己的輕狂念頭早已消散於無形。死亡雖然標誌著生命的消逝,卻能夠帶給我更豐富的生命意義,遠比我所失去的為多。
這麼說來,死亡便無可畏之處了嗎?我卻不認為如此,就像佛地魔不在意他人的死亡,他卻畏懼自身的死亡。雖然他人的逝去能夠帶給自己許多,自身的死亡卻依然未知,我無從得知當自己親臨死亡時會是怎樣的感覺。死亡會痛嗎?死後會到哪裡去?書中主角哈利死去的至親好友能藉由重生石重回陽世告訴他這些問題的答案,現實世界中的我們,甚至書中人物佛地魔卻無從得知。
我想,我害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帶來的邊際效應。例如死亡的感覺、死後的去處、或是當我被迫面對它時我是不是還沒做好準備,是不是還有未完成的事、不完成就會感到遺憾的事等著我去實踐。所以,對我來說,若是要讓自己能夠坦然面對死亡,便必須好好把握當下。當我完成想做的、該做的事之後,在死亡叩門之時,即使對即將前去的未知世界仍有躊躇恐懼,依然能昂首闊步的迎向它。這時,我想我看待死亡的觀點便能一如鄧不利多所言:「死亡,只是另一場偉大的冒險。」
 
四、討論議題
書中反派人物佛地魔意圖建立一個由巫師統制的世界,而其他種族(如:不會魔法的人類、妖精)則須臣服於巫師腳下,因為他認為巫師是最高貴的種族。現實社會中也有相似的例子,例如澳洲的白澳政策。然而生命怎能以種族區分優劣?我們該如何,才能讓不同人種受到相同的對待與尊重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k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